读书笔记——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
生在产品的世界,研究着世界的产品,所以要做产品的经理。
产品经理的最高境界:生活即产品,产品即生活,为生活打造神域级产品。
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,对于我们从事的行业,我觉得,首先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喜欢什么,次之,考虑我们自身的实力,我们更适合什么,至于什么行业前景、行业回报,那另当别论。因为你最喜欢的行业你不一定是学习的最好的,而不是你最喜欢的行业你恰恰又学习的最好。
但是技不压人,产品经理是人人可涉足的,尤其我们生活在一个产品的世界。
产品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需求。
产品的需求应该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,用户是需求之源。但是我们应该听用户的而不应该照着做,最终的需求应该由我们分析来决定,这才算发挥了我们的真正价值。
需求采集方法:头脑风暴、用户调研、用户反馈、竞品分析、数据分析、老板需求、运营需求、增长需求、商业化需求。
需求采集的大生产运动:1. 定性地说:用户访谈;2. 定量地说:调查问卷;3. 定性地做:可用性测试;4. 定量地做:数据分析。
收集完需求后,应该对需求进行一个全面分析,确定可用需求,并确定需求的优先级,以及需要暂时放弃的需求。需求分析、筛选、排序完成后,对最终的需求打包,形成最终的需求文档。
公司一般有产品线和职能线两种组织结构,或者二者混合的组织结构。
产品线:以产品开发需求组织的一群有不同职能的人,这些人可以协作完成此产品开发的所有工作。如:产品经理、UI设计师、后端工程师、前端工程师、技术架构师、运维专员等。产品线能保证产品开发资源的充分投入,但对于产品线工作人员的专业提升有一定的限制。
职能线:以相同职能组织的一群人,这些人都只负责产品开发的特定环节。如:后端工程师职能线,前端工程师职能线等。职能线为特定职能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发展机会,但对于产品开发存在竞争资源的缺陷。
从产品到项目,一切从kick off开始。
需求活在项目中,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,需求的管理同步跟进。
项目开发过程中,文档和规范很重要,而文档、流程、敏捷等也只是一种手段,服务于项目。
产品技术部分,技术选型和技术架构是首要工作,选择最优的且最适合的将事半功倍,且有利于产品的持续发展。
团队开发,还要协调好各人员各部分的工作,保证有序不乱地推进项目工作。
项目开发,一步一个脚印。一路坎坷,你我同行。
大产品,大设计,大团队。
产品最终服务于商业需求,一个心思缜密的规划师,一个激情四射的设计师,一个”阴险狡诈“的运营师,将助推产品走向商业市场。
好产品,最终还需要商业团队的冲锋陷阵,才能实现产品的变现。
好产品,也离不开技术团队的坚强后盾,产品需要技术做支撑。
最后,大家好才是真的好,一起为产品奋斗,一起做最好的自己。
产品可行性分析三部曲:我们在哪儿?我们去哪儿?我们怎么去?
我们在哪儿:市场环境,商业需求,团队,资源,等;
我们去哪儿:通过产品解决需求,并实现盈利,甚至打造出自己的团队和品牌;
我们怎么去:产品规划,产品设计,商业模式,盈利模式,产品运营,团队组成,未来发展,等。
低头走路,抬头看天,注意KPI、KPI。
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:
爱生活,才会爱产品。
有理想,就不会变咸鱼。
会思考,学到老活到老。
能沟通,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。
产品经理主义:产品经理思维作为解决问题的通用思路。